栏目导航

《新能源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1日 10:29    点击率:

新能源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B

开课单位: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Z031601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总学时:32         实验:0             分:2

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工程

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96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构造B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选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结构,各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中包括了从应用的角度学习新能源汽车构造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课程目标1:能辨识新能源汽车动力、底盘主要系统及零部件,描述其构造特点、功能及主要系统的工作原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1

课程目标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能源汽车底盘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简单设计选择底盘结构工程相关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7-1

课程目标3:能结合汽车构造知识,运用网络检索、实践调研等手段搜集整理汽车先进技术的应用信息,完成实践报告制作与讲解。(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9-1


二、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章节

             

讲课

实验

小计

支撑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1

1 绪论

1.1、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

1.2、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1.3、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1.4、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

0

2

1

1-1

2

2 纯电动汽车

2.1 纯电动汽车的类型

2.2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2.3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2.4 纯电动汽车的特点

2.5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重点: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难点: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4

0

4

1

1-1

3

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3.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3.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3.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重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难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2

0

4

13

1-19-1

4

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4.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

4.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4.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

重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难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

2

0

2

13

1-19-1

5

电动汽车储能装置

5.1  概述

5.2   蓄电池

5.3  燃料电池

5.4  超级电容器

5.5  飞轮电池

重点:超级电容器

2

0

2

13

1-19-1

6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6.1 概述

6.2  直流电动机

6.3  无刷直流电动机

6.4  异步电动机

6.5   永磁同步电动机

6.6  开关磁阻电动机

6.7  轮毂电机

重点:永磁同步电动机

2

0

2

13

1-19-1

7

汽车传动系统

7.1 汽车传动系统分类;主要内容:各种类型的汽车传动系统。

7.2 传动系统主要部件构造;主要内容: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万向传动、驱动桥等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7.3 自动变速器类型及构造;主要内容:自动变速器(AT)AMTCVT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重点: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的基本构造。

2

0

4

123

1-17-19-1

8

汽车行驶系统

8.1 汽车行驶系统组成及功用;主要内容:行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8.2 行驶系统主要部件构造;主要内容:车桥、车轮、悬架的基本组成、构造及工作原理。

重点:车桥、悬架的类型、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4

0

4

13

1-19-1

9

9 汽车制动系统

9.1 汽车制动系统组成及功用;主要内容:制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9.2 制动系统基本构造;主要内容:传统、先进动力制动系统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重点:制动系统的基本构造。

4

0

4

13

1-19-1

10

10 汽车转向系统

10.1 汽车转向系统组成及功用;主要内容: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10.2 转向系统基本构造;主要内容:传统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电动转向系统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重点:发动机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关键部件构造。

4

0

4

13

1-19-1

 

32

0

32

 

 

 


三、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把握主线,引导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底盘主要系统的相关术语、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利用多媒体图片、动画及汽车零件实物等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主要构造,具备辨识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实物展示及适当的课后作业,保证讲课进度的同时,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课堂的气氛;

3、采用课内讲授和课外调研相结合,学生进行汽车新技术应用的实践调研,培养学生关注行业动态、理论结合实际、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方式:课后作业、实践调研报告(分组)、期末考试。

2.定量评价

本课程包含3个分课程目标,有4个考核方式,各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占比分配如下:

4.1   各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占比分配

课程目标

分课程目标权重

(本列总和为1

Pi=1

各考核方式评价比例分配

(每行总和为1

Wik=1

各考核方式在课程目标达成中的占比

(所有行列总和为1∑∑Sik=1

Sik=Pi×Wik

课后

作业

实践

作业

期末

考试

课后

作业

实践

作业

期末

考试

1

0.5

0

0.2

0.8

0.000  

0.100  

0.400  

2

0.1

0

0

1

0.000  

0.000  

0.100  

3

0.4

0.5

0.5

0

0.200  

0.200  

0.000  

各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贡献率

0.20  

0.30  

0.50  

那么第i个分课程目标的评价基于各环节k的贡献加权求和,就是该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Ai,即

                           5-1

而多个分课程目标再根据比例加权求和,就得到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A

                    5-2

 

其中: k表示不同的考核环节,i表示不同的分课程目标;

  是第k种评价方式通过第i个课程目标反映在总的课程目标评分占比;

             表示第k种评价方式对第i个课程目标百分占比;

               表示第i个课程目标在课程总评价中的占比;

Gik表示第k种考核方式支撑第i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3.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指利用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按照各课程目标分项设计合适的问卷,调查学生掌握知识及获得能力等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其中成绩均采用百分制统计,五级分制转换为百分制时,优对应95分,良对应85分,中对应75分,及格对应65分,不及格对应55分。

综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取最小量为最终评价结果。

五、评价标准:

5.1 课后作业评价标准

基本要求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

75-89

60-74

0-59

结合课堂所学汽车构造特点,通过查阅资料、校内调研等方法,对汽车所用新技术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等进行认知,完成总结报告。

汽车新技术论述层次清晰,构造特点及技术原理阐述内容详实,图表清晰,格式规范。

汽车新技术论述清楚,构造特点及技术原理阐述内容完整,图表清楚,格式规范。

汽车新技术论述层次基本清楚;构造特点及技术原理阐述基本完整,格式较规范。

汽车新技术构造特点及技术原理阐述有原则性错误。

1

5.2 实践作业评价标准

基本要求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

75-89

60-74

0-59

结合课堂所学汽车构造特点,通过查阅资料、实践调研等方法,对汽车主要系统及部件进行辨识。

(支撑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指标点1-1

方法合理,零部件辨识正确,工作原理阐述详细、正确。

方法合理,零部件辨识正确,工作原理阐述基本正确。

方法可行,零部件辨识基本正确,工作原理阐述基本正确。

零部件辨识、工作原理阐述有原则性错误。

0.33

能够运用汽车构造知识,按小组分工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实践调研,完成汽车新技术运用的实践报告制作与PPT答辩。

(支撑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指标点9-1

实践调研方案合理,实践报告撰写层次清晰,内容详实,论述正确;报告陈述清晰,PPT制作质量高,回答问题正确。

实践调研方案合理,实践报告撰写,内容详实,论述正确;报告陈述清楚,PPT制作质量较高,回答问题正确。

实践调研方案可行,实践报告撰写内容较完整,论述基本正确;报告陈述基本清楚,PPT制作质量一般,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实践调研方案、实践报告撰写有原则性错误;或者报告陈述、回答问题有原则性错误。

0.67

5.3 考试评价标准

基本要求

评价标准

权重

90-100

75-89

60-74

0-59

掌握汽车主要系统基本术语、构造,能够辨识汽车动力系统、底盘主要系统及零部件,描述其构造特点、功能及主要系统的工作原理。

(支撑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指标点1-1

应用汽车基本术语、构造特点判断问题正确,汽车主要零部件识别正确,工作原理论述正确,合理。

应用汽车基本术语、构造特点判断问题正确,汽车主要零部件识别正确,工作原理论述基本正确。

应用汽车基本术语、构造特点判断问题正确,汽车主要零部件识别基本正确,工作原理论述基本正确。

应用汽车基本术语、构造特点判断问题错误较多、汽车主要零部件识别、工作原理论述不清或有原则性错误。

0.8

结合所学知识,明确新能源西侧动力系统

(支撑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指标点7-1

对新能源汽车定力系统表述正确。

 对新能源汽车定力系统表述正确,个别小问题存在

 对新能源汽车定力系统表述基本正确,小问题较多

 对新能源汽车定力系统表述正确有原则性错误。

0.2

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新能源汽车概论》主编:崔胜民 韩家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参考书:

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主编:崔胜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主编:张金柱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

3. 《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未来》主编:石川宪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

4.  陈家瑞. 《汽车构造》(下册)(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制定人:崔俊杰         审定人             批准人